您的位置:

安徽农网首页 > 乡村旅游 > 乡村旅游 正文

站内搜索:

中国画里的乡村

2021/10/26 10:10:36 责任编辑: 萍萍

  黄山脚下的黟县宏村,是世界文化遗产地,被誉为“中国画里的乡村”,无数人为之向往。

  北枕一脉青山,南临蜿蜒河溪。山水之间,鳞次栉比的粉墙黛瓦、古宅深院,更显温婉幽谧、安适祥和。站在村口望去,呈现眼前的,是典型的“小桥流水人家”,是黑白古徽州的一个缩影,是水墨淋漓的中国画意境。在这里,你会由衷地惊叹:宏村的风水,真是太好了,处处体现出人与自然相亲相融的和谐之美。

  去过江南的许多古镇古村,但我最偏爱的,还是宏村。每次走进宏村,都能真切体验到一种审美的趣味,获得一份心灵的安宁。徜徉在宏村的古巷、古民居内,这种感觉尤其强烈,一种淡淡的古典情思和怀旧情绪缠绵于心。

  与皖南其他古村落相比,有着800多年历史的宏村,其最大特色在于秀美宜人的村庄水景,在于魅力独具、吐纳自如、一脉贯通的人工水系。据说,站在高处俯瞰,宏村的形状极似一头安卧在山坳的水牛,牛头朝西,牛尾在东。村子中央,一口叫月沼的水潭是“牛胃”,穿村过巷、曲里拐弯的长长水圳是“牛肠”,村南偌大的南湖就是“牛肚”了。泛着清波的水流,在“牛”的体内,畅快淋漓地完成一次循环。

  湖心堤横亘在秀美的南湖上,是进村的必经之路。踏上绿荷拥翠的湖心堤,跨过玲珑俊逸的石拱桥,我们的游览就此开始。南湖虽不浩渺,但也水光潋滟,是宏村最好的一脉风水。湖畔杨柳依依,湖面绿荷亭亭,古朴典雅的徽派建筑倒映于青碧的湖水中。清代宏村诗人汪士通在《南湖烟景》中赞其妙处:“家住桃源好,村居别有天。秋山千树月,春水一湖烟。”

  湖畔的南湖书院,是一座具有浓郁徽派建筑风格的楼舍庭院,建于清嘉庆年间。这里山光水色相映衬,环境清幽,风物宜人,是宏村历代学子读书习文的绝佳之处。跨进书院门槛,仿佛嗅到一股淡淡的书香墨韵,琅琅书声至今绕梁不绝。历史上宏村人才辈出,在此或可找到答案。

  接下来,我们走进水影斑驳的宏村内部。即使初来宏村的游客,也不用担心迷路。虽然村子里短街长巷纵横纠结,像八卦迷宫,但只要一直循着流水淙淙的水圳走下去,就可以到达村子中央的月沼,也可以走到村边的南湖,自由随意地走进走出。

  宏村的水,引自雷岗山清冽纯净的山泉水。明永乐年间,宏村人经过精心勘察设计,开始实施引水进村工程。当时,本村一盐商带头捐资万金,其他族人纷纷捐田筹物,出工出力,在西溪上筑拦水坝,在村中挖水圳、掘月沼,将一泓碧水引入村子中央,再通过石砌的人工渠,分流到村庄各处、家家门前,最后汇聚到村前的南湖。而南湖之水,又连阡接陌,保证了村外数百顷良田的灌溉。

  宏村人历时数年,终于完成了这项遍布全村的水网工程,形成眼前这个奇特的“牛形村”。一泓清澈活泛的水,从此长流不息,除了供村民日常饮用、浣衣、淘米、浇花、养鱼,还可以用于防火。其设计之科学、巧妙、实用,及其自身透出的美学价值,无不体现出徽州先民的生活智慧。流水脉脉,流过了几百年沧桑岁月,浸润着一代又一代乡民的心,让宏村的后辈受用不尽。清代诗人胡成俊赋诗道:“何事就此卜邻居,花月南湖画不及。浣汲未妨溪路远,家家门巷有清渠。”

  沿着蜿蜒曲折的水圳,一路观光游览。穿过一道道深巷、一条条古弄,依次走进一座座高门富户或普通人家。乐叙堂、敬修堂、树人堂、松鹤堂、三立堂,这些曾经十分隐秘的豪宅深院、藏一方天地的私人空间,任由我们进进出出,指指点点。我们一边欣赏高墙斑驳的天井、玲珑典雅的水榭、雕梁画栋的屋宇及其室内精美的陈设,一边聆听导游的讲解,想象着当年宏村居民在这里饮食起居、安逸生活的情景。有着“民间故宫”之称的承志堂,其规模之宏大、建筑之华美,令人叹为观止。宏村,是典型的徽派建筑大观园,是天人合一的人居胜境,是徽州乡村的民俗风情画,无愧为“中国古村落建筑艺术瑰宝”之美称。

  我们的游览,每次都在村西头被称作“牛角”的两棵参天古树下结束。一棵红杨,一棵白果,郁郁苍苍,绿荫如盖。两棵树的树龄均在500年以上,树干极其粗大,需数人才能合抱,是宏村的“风水树”,也是吉祥的象征。据说,过去村里人办喜事,新娘的花轿要绕红杨树转一圈,祈愿新人百年好合,红运当头;老人辞世,村人也要抬着寿棺绕白果树转个圈,企盼子孙满堂、家族兴旺。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游人,在这里驻足留影、在树下石凳上静心小憩时,竟有一种恍若隔世之感。

  画里宏村,梦中家园,叫人流连,令人缱绻。

( 来源:中国旅游报 作者:刘宏江 )


【字体: 】【 打印 】【关闭此页


安徽农网版权及免责声明

① 凡本网注明“安徽农网”的信息作品,版权均属于安徽农网,未经本网书面授权,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
   转载、摘编和发表。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,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,并注明“来源:安徽农网”。如有违
   者,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。

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“安徽省气象台”或“安徽省农业气象中心”的气象预报与灾害性天气警报信息产品,
   未经气象主管部门许可,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随意转载、摘编和发表。如有违者,气象部门将依法追究
   其法律责任。

③ 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XXX(非安徽农网)”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他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,根
   据“文责自负”的原则,该作品并不代表本网观点。

④ 如因本网发布的作品内容涉及版权或存在其他问题,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与安徽农网联系。

※ 联系方式:电话:0551-2290197 传真:2874926
   ahnw@mail.hf.ah.cn ahnw@ahagri.com